近來,我國制造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開始提速并迎來升級:一方面,擴大高技術制造業的開放領域;另一方面,將制定并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為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創造制度環境。
與之前不同,如今外資在中國的布局重點已不再只是簡單地開拓產品市場,而是把重心放在搭建創新平臺、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等方面。其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領域尤其受到外資青睞。
高技術制造業引資效果顯著
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正實現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吸收外資的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91家,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446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34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占比達到30.2%。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3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36%、31.7%、179.6%。
在專家看來,隨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增加,一般制造業以及一般工業等低附加值產業正逐漸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然而,與中國發展需求實際吻合的先進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仍擁有良好機遇。傳統行業的投資增速可能會放緩,但高端制造業、智能生產體系等卻成為外資的投資熱點。
據羿戓制造所了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近年來,我國吸引外資更多集中在高端制造業和價值鏈的高端環節,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相契合的產業領域有了更多外資的身影。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實現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給予外商更多投資機會,對提升制造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品質和效率、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以及實現傳統制造業升級轉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制造業開放瞄準“高端”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開放不斷提速,其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領域尤為明顯。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要在智能制造標準制定、知識產權等領域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支持國內外企業及行業組織間開展智能制造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到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鼓勵跨國公司、國外機構等在華設立智能制造研發機構、人才培訓中心,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并購、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制造企業。
緊接著,國務院2017年1月發布的《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同樣指出,鼓勵外商投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制造領域,以及工業設計和創意、工程咨詢、現代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今年6月10日,國務院又印發了《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明確表示,取消或放寬汽車、船舶、飛機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積極落實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支持政策,研究調整優化認定標準,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大在華研發力度;進一步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政策,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領域。
今年6月底,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發布。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中,制造業開放是一項重點內容。比如,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另外,船舶業和飛機制造業今年也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
各個地方也在加快部署。上海市前不久發布的“對外開放100條”提出,要構筑更加開放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鼓勵外資投資先進制造業,吸引世界知名汽車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及高端整車項目,支持高性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配套項目落地;取消飛機制造和船舶行業的外資限制,支持外資進入高端船舶制造、船舶設計研發等產業鏈高端環節。
“大力引進外資有助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從而對國內智能制造產生溢出效應。也就是說,通過競爭、知識傳播、研發人員和其他勞動力的培養等,可以對國內相關行業產生正面影響。”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說。
王燕武表示,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知識沉淀,對于后發國家而言,除了集中資源、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之外,還需要借助外來技術和資本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模仿到創新,穩步提升高端制造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可以說,引進外資仍然是目前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破局的關鍵渠道。
外資布局已超越產品市場開拓
在制造業對外資開放利好政策密集落地之際,中國也成為外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領域領先企業爭相布局的市場。
今年5月,西門子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西門子將利用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方面的最新技術,搭建智能制造、機器人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和創新平臺,打造數字化工廠示范中心,為廣東制造業提供數字化、自動化的升級改造方案和技術支持,同時助力建設廣東智能制造相關學科專業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并為廣東實現“十三五”規劃和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
7月,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艾小明在“尋找中國家電業智能制造先鋒”大型主題活動上透露,惠而浦計劃到2020在全球三大制造基地推進智能工廠升級,中國合肥就是其中一個。
同月,三菱電機與國資委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前沿信息技術在智能制造應用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領域建立可持續的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前沿引領技術構架。據悉,三菱電機今后還將在智能制造領域建設開放性平臺,加強與企業合作建設智能工廠。
顯然,當前外資在中國的布局,已不是簡單地開拓產品市場,而是圍繞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始致力于搭建平臺、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并從中獲得更大的資本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為加強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管理,規范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服務活動,工信部日前研究起草了《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
繼續擴大開放的空間仍然很大
德勤中國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智能制造報告》顯示,中國制造業目前已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
德勤中國制造行業主管合伙人董偉龍表示,通過加強行業頂層設計,開展試點示范、標準體系建設和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等方式,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預計將繼續迅速成長。
在專家看來,智能制造涵蓋領域廣泛,未來進一步開放的空間仍大。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寧稱,未來智能制造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將是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數控機床及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制造業特別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智能制造業的對外開放,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不僅有助于促進市場競爭,增強創新力量,也能促進制造業出口,化解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表示,中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給外資企業創造了大量的投資和市場機會。“新一輪的制造業升級開放對外國企業來說,也許比第一輪有更大的紅利,因為附加價值更高,市場購買力更強。”
王燕武也認為,除了要加快一些現代前沿產業的智能制造之外,對中國而言,更關鍵的應該是如何將智能制造與傳統優勢產業相結合,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支持,提升其產品質量和產出效率,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要求,使得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政府決策部門需要在人才引進、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用地政策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智能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
溫馨提示:找項目網是華諾信誠財顧公司旗下電商網站,聚讀產權交易所掛牌項目,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找項目網”。
您可能感興趣的項目
河北滄州化工產品制造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是我國重要的異氰酸酯和化肥生產基地,TDI總產能已位居國內最大。產業鏈完整、主業突出,財務狀況良好,經營利潤較高。產品市場態勢良好,客戶穩定。持有滄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46.25%股份。河北滄州化工產品制造公司50.98%股權轉讓底價420335.315254萬元。
上海同際汽車銷售服務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主營大眾系列轎車的銷售、維修、二手車、裝潢等業務,具有汽車維修一類資質。公司位于赤峰路150號,占地4000多平方米,擁有1000平方米多功能汽車展廳以及近1000平方米完善的售后服務維修區。上海同際汽車銷售服務公司轉讓,轉讓底價待定。
江西九江云嶺房地產開發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2015年開始建設江西廬山歸宗景區旅游休閑度假綜合體項目。建設用地約957畝,租賃農田/林地約1201畝。現已完成商業街、燦村及客棧的開發及對外開放、運營,已聚集一定人氣;住宅部分預計2018年10月開盤預售。江西九江云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80%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轉讓價格面議。
北京晨光家園80.58m2住宅轉讓項目,本項目住宅轉讓方為國有企業,住宅房產證手續齊全,權屬清晰,且稅費各付,購買者僅需繳納契稅,購房成本大大低于市場其他住宅,價格透明、實惠。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