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接觸過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相關產品: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地圖類APP,可以進行航拍的無人機,美團點評進行外賣派送的生活類APP…不過,站在產業創新發展的角度,究竟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怎樣讓產業創新實現更好發展?在2019年10月16日舉行的中國測繪學會2019學術年會上,這些問題得到了解答。
問題一、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創新和產業盈利狀況如何?
根據年會上發布的《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從地區來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能力的分布相對不平衡。2018 年,專利申請公告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包括北京、湖 北、四川、廣東、上海),占全國專利申請公告總量的 58.51%, 這五個地區的甲級單位數量占全國的 32.66%;專利授權公告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包括湖北、北京、四川、廣東和陜西),占全國專利授權公告總量的 56.33%,這五個地區的甲級單位數量占全國的34.92%。
甲級資質測繪單位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核心主體,截至2019年8月底,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名單共計1283 家。從專利申請來看,2018 年共有 477 家甲級單位提出專利申請,占比為37.2%,比重近年來呈現出穩步擴大的趨勢。
在這些甲級資質測繪單位中,共有49家上市企業。從盈利性上看,49家上市甲級企業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 222.34億元,同比增長17.05%,增速較上一年下降近20個百分點。上市甲級企業 2018 年凈利潤共計26.56億元,同比增長16.74%,增速連續兩年下滑,且較上一年下降31個百分點。根據這些數據可知,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速雙雙下降,反映出2018年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盈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問題二、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創新有哪些突破?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來,利用測繪遙感學科的天空地遙感和導航定位手段,實現了地球表層和人類活動的實時觀測,通過數據處理獲取有效信息,滿足了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大眾民生的需求。
當前,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產品、 新服務、新業態,更深刻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
“智能+地理信息應用”。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地圖類APP,為淘寶、微博、今日頭條等常用移動應用提供定位服務;
基于數字地球、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智慧地球。通過無所不在的傳感網將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關聯起來,形成虛實一體化空間,將自動和實時感知現實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種狀態和變化。
星地協同全球無地面控制的衛星遙感高精度數據自動處理理論和方法體系,實現了國產衛星高精度測圖。
借助遙感云大數據科學的相關技術,能夠有效地破解多個城市困局。例如實現的洪水淹沒范圍分析,實現室內外高精度的手機連續位置定位和實時導航,可以提供與位置相關的各類服務或需求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和實時感知。L4等級(該等級為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駕駛即將在量產車型上實現,實現城市峽谷、地下車庫等復雜條件下“最后一公里”的自動駕駛。
問題三、產業創新要發展升級,從哪些角度“精準發力”?
結合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特點,可以從三個角度促進產業創新升級。
一是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知識產權理念與實踐。從數據來看,甲級資質測繪單位知識產權意識仍然較為薄弱。在過去五年里,共有 642 家甲級單位從未進行過專利申請,占比為50.04%;共有 776 家甲級單位從未獲得過專利授權,占比 60.48%。知識產權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用智力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并被賦予獨一無二的專有權利。要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知識產權理念與實踐,充分完善我國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
二是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測繪地理信息企業,制定不同的科技創新政策。對于處于發展早期、企業規模較小的企業,創新政策的重點可放在鼓勵企業從事自主研發,逐步培育技術能力與創新能力。對于處于成長階段、企業規模迅速擴大的企業,政策重點應放在方向的引導和市場的創造。對于成長型企業,要特別警惕“政策依賴過度癥”。 對于已經上市、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創新政策重點可放在新興技術以及面向未來市場的基礎研究,引導這些企業對未來技術研發方向的探討,特別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的需求與挑戰。
三是加強科技創新戰略及科技創新體系的傳播與培訓,提升測繪地理信息企業制定科技創新戰略的能力。企業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制定科技創新戰略的能力,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于相關企業能夠在創新實踐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政府相關部門的創新政策固然重要,但是過多和過少的政策干預,都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因而針對產業特征,應當加強科技創新戰略及科技創新體系的傳播與培訓,提升企業制定科技創新的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