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稟賦是魅力城市的重要因素。不少城市如成都、深圳、北京、寧波、上海等已經成為我國的城市創意標桿。然而,以文化創意的標準來衡量城市發展水平以往還沒有。近日,新華網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2018年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據悉,這是國內第一次發布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
文化創意的價值和審美推動城市變革
文化創意是量化一個城市文化價值、并使文化在當代審美下的重構和活化。挖掘一個城市的文化資源并有效利用,是贏得城市發展先機和創造無限發展潛力的必由之路。
2018年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分為直轄市的城市排行榜、副省級城市排行榜、地級城市排行榜以及綜合排行榜。其中,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綜合排行榜前十名分別為北京、深圳、上海、東莞、杭州、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王齊國介紹,2018年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以“文化創意+”理論為核心,從文化創意的價值驅動和審美驅動兩個維度,利用外延方法論不斷擴展指標層和數據描述項,形成對中國城市文化創意環境水平的評估和文化創意對城市變革發揮的效能評估。
“文化創意的價值驅動和審美驅動是推動城市變革的動力因素,其對城市變革的所有影響就體現在城市經濟和城市環境兩方面。中國的城市應該被賦予文化創意的力量,通過創意驅動和審美驅動,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加和諧。”王齊國說。
他表示,在2018年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中,文化創意的價值驅動體現在:以文化創意作為生產力,通過創意設計,賦能傳統產業,實現新舊動能轉化,創造新價值。以文化創意作為生產資料,使無形資產如內容I P等轉化為貨幣資產。文化創意的審美驅動體現在:文化創意與商品服務融合,在商品服務的使用價值之上,增加審美趣味,實現商品服務的更高附加值。文化創意與城市空間融合,使空間結構利用更加高效,空間設施更具人文色彩,更加舒適而便利,空間景觀更加具有審美趣味。
“文化創意+”與“互聯網+”共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化產業可以和旅游、新科技、金融等融合發展,但是發展之路非常艱難。1.0時代的文化產業模式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弊端,需要向2.0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轉型提升。中國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必須依靠‘文化創意+’。”王齊國說。
在王齊國看來,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遇到了“天花板”。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我國文化產業理論不僅落后,而且雜亂無章,沒有得到系統和完整的梳理,現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體系。第二,我國文化產業的業態都很弱小。除互聯網文化產業的企業外,其他文化產業企業都是用經濟的1.0模式在發展。在生產方面,很多企業是作坊式,還沒有進入工業化水準;在營銷方面,很多企業追求知名度,大量企業是在找市場而不是創造市場,營銷手段仍然是技術營銷,沒有體現出藝術化營銷。
王齊國認為,與“互聯網+”提升傳統產業的量以及便利性不同,“文化創意+”提升傳統產業的內涵和品位,更加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品質,可以與“互聯網+”一起形成雙輪,助力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如何和城市的發展融合起來?北京工美集團黨委副書記甘學榮認為,城市文化需要挖掘,新都市發展離開了文化,只能是新都市,一定要跟進融合發展文化產業。新都市文化需要最佳的載體來進行,這其中,工藝文化是交相輝映的載體。工藝美術文化需要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史占中認為,伴隨著生產方式的數字化、消費方式的信息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消費方式、體驗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需求的驅動、技術的變革、政府的引導將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