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網絡化進程不斷加快,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年輕官兵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其網絡化生存特點愈發明顯。這些都對軍隊建設發展理念、帶兵育人方式甚至戰斗力成長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習主席多次就實施網絡強國強軍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并帶頭觸網用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作出了示范。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少數同志卻顯得不夠適應,寧肯當“鴕鳥”、怕當“出頭鳥”,與時代不同步、與官兵不合拍。這看上去是個以什么態度對待網絡的小問題,實則是如何擁抱這個時代的大課題。下面,就廣大官兵經常反映的幾個問題談談看法。
201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社。這是在軍報微博微信發布平臺,習近平發出微博向廣大官兵祝賀新年。
問題一:如何看待使用智能手機?——用好交流新載體是大勢所趨:堅持有序用,不可一味禁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作為人們交流的基本工具,成為人體功能的延伸,使用它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然而,禁用手機卻曾長期困擾部隊,甚至由此引發一些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信息閉鎖帶來的精神折磨,遠比生活困頓帶來的身體折磨更可怕。對軍隊來說,思想觀念的落后,要比戰術手段和武器裝備的落后更嚴重。近年來,我軍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形勢任務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習主席指出的我軍“兩個不夠”“兩個差距”可謂一針見血。
《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明確,“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軍隊人員在課外活動時間、休息日、節假日等個人支配的時間,可以使用手機(含智能手機),可以通過個人移動終端或者軍營網吧使用互聯網”。應該說這是眾望所歸,全軍上下期盼已久。但是一些單位被過去的規定、通報嚇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落實起來仍然遲疑不決,生怕再越雷池。
當前,新軍事變革風起云涌,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如果我們仍像對待智能手機一樣,始終和時代擰著勁,邁不過網絡這道坎,發展進步就無從談起。必須自上而下、持續發起頭腦風暴,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把“脖子以上”的問題解決好,強化信息化意識和互聯網思維,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智能手機使用,切實為信息化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
部隊官兵用“學習軍營”APP讀報紙、看新聞。
問題二:不開微信,怎立威信?——領導干部要始終與群眾在一起:網上網下常互動,虛擬現實都見面
微信被認為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當今最成功的移動社交平臺,因其開放、共享、互動、即時等特性,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廣泛使用。現在人們普遍建起了各層各類微信群,朋友圈不斷擴大,家人同學戰友交流、孩子課外輔導、就餐購物消費都在使用微信。部隊官兵特別是年輕同志也不例外,甚至作為生活交往的第一媒體,可以說,微信成了官兵現實思想的“集散地”“晴雨表”。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我們的陣地就在哪里。過去官兵關心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搞好保障等于半個指導員。微信時代,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相互作用影響,虛擬反映現實,某種程度上虛擬就是現實,虛擬不是“科幻片”,虛擬和現實演繹的都是精彩紛呈的“故事片”,我們不僅要面對面搞好物質保障,更要鍵對鍵關注精神需求。如果不開微信不加微信,不和官兵實時交流,就難以走進人心、掌握鮮活思想,就會脫離時代、脫離官兵,最終喪失話語權,也就很難承擔起教育人塑造人培養人的重大責任。因此,衡量領導干部作風實不實、聯系群眾緊不緊,不僅要看關不關心官兵“吃了嗎”,還要看微信“加了嗎”。
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工會上強調,“把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在全國網信工作座談會上又提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可以說,領導干部使用微信,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還是順應時代要求,關乎領導威信威力的大事。
在使用微信問題上,有人總結了“四個不如”:戰場不如市場,軍隊不如地方,領導不如群眾,在位不如退休。這話不無道理。少數領導干部堅守不“玩”微信,即使開通了也只是“潛水”,與形勢要求顯得很不適應。當下強調干部要敢于擔當、勇于創新。怎樣擔當?如何創新?信息化時代首先要看對待網絡的態度,要到屏幕前、鍵盤上、用網中、微信里去檢驗,不能空談擔當。作為信息時代領兵者,決不能再猶豫徘徊、墨守成規,捂著“烏紗帽”做官,而應該敢于站立潮頭、走在前列,拎著“烏紗帽”干事,積極主動加入信息化潮流,與官兵說到一起玩到一起干到一起,切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問題三:軍營可不可以裝WIFI?——軍營與社會應該同頻共振:信息技術共用,發展成果共享
軍地組織“我們和英雄在一起”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由于招待所沒有WIFI,大家感到很不方便,我們隨即聯通后,地方同志感到很正常,部隊官兵卻感到很新奇。這種認識上的反差,反映出部隊在管理理念上還需更加開放、跟上步伐。
毛主席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軍營歷來是先進思想文化的發源地,軍隊從來走在科技發展最前沿,最早運用先進技術和工具。對于“軍營可不可以裝WIFI”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確立科學的保密觀、落實嚴格的保密制度,在確保不發生失泄密問題的前提下,可在軍營生活區域構建WIFI網絡,積極為官兵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使軍營與社會共享發展成果、保持同步前進。
當然,就像開放智能手機一樣,邁出這一步也并不容易。在如何面對類似智能手機、WIFI等新事物問題上,我們亟需的是科學態度和創新理念。唯創新進,唯創新強,唯創新勝。只有努力建設創新軍營、文化軍營,使之處處洋溢著開放包容、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時代氣息,才能把部隊建設成為信息高地、文化高地、制勝高地,才能不斷增強凝聚力、擴大影響力,進而提高戰斗力、彰顯威懾力。
班長在宿舍給新兵們講理論,“學習軍營”成了好幫手。
問題四:怎樣理解“網上暴露軍人身份”?——應確立科學的保密觀:安全保密至關重要,開放交流必不可少
《防范網絡失泄密“十條禁令”》和《軍人網上交友“六條禁令”》規定,嚴禁以軍人身份上互聯網。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失泄密。不少單位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新兵穿上軍裝很興奮很自豪,于是在網上傳了張照片與家人分享榮譽,并沒有涉及所屬單位、擔負任務等任何保密內容,結果卻因“暴露軍人身份”被通報,當事人不理解,帶兵人很委屈。
前不久參加俄羅斯國際軍事競賽的同志回來講,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軍營對民眾開放度很高,每逢重大活動、慶典,都邀請當地民眾參加,大街小巷都能見到民眾手拿軍旗、身著軍服,有時軍隊還攜帶裝備到民眾中間互動,這種開放交流不僅沒有造成更多失泄密問題,反而增加了軍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強化了民眾對軍隊的理解支持和情感認同。
自古以來,軍人都是社會精英分子,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體現者和維護者。如果把開放透明與加強管理對立起來,就會舍本逐末、得不償失。前些年,有的單位為了把人管住,在一些敏感時段干脆實行“封閉式管理”,被官兵調侃為“逼瘋式管理”。開放的時代需要開放的思維,開放說明自信,透明體現自強。今天如果我們再以封閉僵化的理念和方法管理當代年輕人,就會導致官兵入伍就落伍、退伍就褪色;就會逐漸失掉兵心,弱化軍營的吸引力,最終影響到戰斗力的源頭活水。
問題五:發生失泄密問題怨人還是怨網?——人是內因,網是外因:物防技防是基礎,人防心防是關鍵
有人把預防安全工作歸結為人、車、槍、彈、密、網、色等重點環節,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人是核心和內因,對其他因素具有決定和支配力,不應相提并論。
防止失泄密,既要抓好物防技防,更要抓好人防心防。一方面,要著力編好思想工作這張“網”,積極構建“全員額全系統全過程全覆蓋”的思想工作網,發動群眾發現問題、找準規律化解矛盾、對癥下藥做好工作。另一方面,要用好文化和紀律兩把“劍”。堅持用“文化之劍”塑造官兵、管理部隊,提升思想覺悟,強化安全自覺。堅持用“紀律之劍”以儆效尤,賞罰嚴明,樹立執紀如鐵導向,濃厚從嚴治軍氛圍,努力實現保密工作由領導抓向制度管、分散管向合力抓、突擊式向常態化、被動守向主動做、事后懲向事前防、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說到底,就是要多在強化人的法治自覺上下功夫,而不是采取簡單封堵的辦法,總跟網絡、電腦、手機過不去。
問題六:人人都有麥克風,如何引領去發聲?——必須依靠群眾占領網絡主陣地:集聚傳播正能量,遏制消解負能量
信息時代三大定律之一的麥特卡爾夫定律表明,網絡價值同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N個連結創造出N×N的效益,100個人在線,就會產生10000的傳播效益。也就是說,自媒體時代,誰的聲音大人數多,誰的聲音就傳播得開。同樣,對負面輿論不加以遏制,也會產生幾何式、裂變式的擴散效應。
習主席深刻指出,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占領。面對網絡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形勢,有人發出“‘上甘嶺’已危,‘十五軍’安在?”的憂慮,我們不僅要齊聲高呼“我們在”,還要齊心協力一起上!為此,必須大力發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力量,從黨和國家層面,形成統一的戰略規劃和工作機制,有組織成體系實施聯合作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負面輿論。特別要鼓勵支持全黨8900多萬黨員、全軍200多萬官兵、幾千萬的退役軍人這些黨的“鐵粉”,到網絡上主動發聲、積極斗爭,聚合力量、攥指成拳,打贏網上意識形態斗爭這場人民戰爭。
實踐證明,被動防守沒有出路,主動出擊才能制勝。進攻是最好的防御。過去我們打上甘嶺戰役時是敵強我弱,能守住陣地已經不易,如今我們強大了,占領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上甘嶺”陣地,就不應該只是守,而是要攻。要通過打好主動仗進攻仗,掌握主動權主導權。
問題七:“網絡心理戰”來勢迅猛,你準備好了嗎?——必須以沖鋒的姿態積極應對:軟硬實力一起建、打好攻防主動仗
有人認為,中國已經30多年無戰事,當前正處于和平年代。對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止戈為武,現在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是人民軍隊以自身強大的戰斗力捍衛來的,這也說明國盛必先軍強,只有軍隊強大了,和平才有保證。其次,當前也并非無戰事,有一種戰爭正在無聲無息、無時無刻進行著,那就是信息時代的“網絡心理戰”。在信息網絡時代,戰爭不止在物理戰場上,也不止是飛機導彈、炮火硝煙,而是滲透在看不見、摸不著,而又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網絡空間、心理空間、精神空間。戰爭意識形態化和意識形態戰爭化趨勢愈發明顯,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歷史規律表明:當一種核心技術被另一種取代之時,戰爭形態必將發生巨變。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使世界處在一張“網”中,戰爭也由陸、海、空、天、電五維空間擴展到了“精神空間”,網絡心理戰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作戰樣式。網絡心理戰的戰略目標是爭奪人心,作戰策略是“攻心為上”,通過全空間覆蓋的精神攻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這方面,西方軍事強國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面,“阿拉伯之春”等顏色革命,就是他們在“網絡心理戰”和“文化中心戰”上大獲成功的例證。
面對攻擊不分晝夜、平戰界限消失的“網絡心理戰”,我們必須主動出擊,積極應對,著力抓好第六維空間——“精神空間”的攻防,提高輿論較量、心理對抗、法理爭奪能力。網絡是心理戰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信息則是“網絡心理戰”的彈藥和填充物。決勝“精神空間”,應盡快制定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戰略,構建堅固的“網絡心理戰”陣地,培養優秀的“網絡心理戰”人才,打造先進的“網絡心理戰”武器,探索創新“網絡心理戰”戰法。而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對網絡平臺的開發和利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開發和利用好網絡平臺,事關心戰勝負,攸關戰局成敗,我們務必從戰略全局的高度確立心戰制勝理念,思想上真正重視,工作上抓好落實。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當今時代,要想贏得未來,必先贏得青年;要想贏得青年,必先贏得網絡。我們必須緊跟信息網絡時代發展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打破一切思想禁錮,積極投身網絡強軍實踐,以更加開放和自信的姿態擁抱這個時代!
來源:"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