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19年11月29日,愛爾蘭風電項目因環境破壞性山體滑坡被歐洲法院罰款500萬歐元。風電環保問題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第四屆中國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論壇中,大自然保護協會保護信息高級經理羅永梅在《保護與發展兼顧的新能源》主題演講中指出,可再生能源發展無疑是綠色清潔的,其在節能降耗、減低碳排放、減輕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視的。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當前我國風電行業的主要問題已經由技術卡喉、成本制約,轉變為規模化建設如何與生態環境共促共生。
風電環保問題顯現
多地林業部門出臺新政
近年來,中國風電快速發展,2018及2019年上半年風電新增、累計裝機容量及風電發電量持續增長,全國棄風電量和棄風率持續雙降。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8年,新增并網風電裝機2059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84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7%。
我國風電規模化開發,產業業態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面對平價上網的挑戰,風電企業也以大規模開發、技術創新等多種手段降本增效,逐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問題逐漸突出,風電場項目使用林地面積大幅上升,違法違規使用林地、野蠻施工、植被恢復不到位等問題時有發生,對森林生態功能、森林景觀等造成較大損害。
2015年,華能蔣公嶺風電場工程項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環保組織對其提起訴訟,要求停止建設;2018年,知名能源企業中天萬和下屬江西修水風電公司被指占用林地未進行報批,施工時破壞生態環境,征用林地拖欠38萬元補償款未發放到位等問題,被當地有關部門責令整改.....
為進一步規范風電場建設使用林地,減少對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的損害與影響,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加以監管。2018年4月15日起,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生效并實行。其中明確指出,禁止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火力發電等項目的設施。
在今年3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關于規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嚴格保護生態功能重要、生態脆弱敏感區域的林地,對風電項目林地的使用范圍進行了限制,并加強了風電場建設使用林地的監管工作,依法規范風電場建設使用林地,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截至目前,包括甘肅、福建、濟南等多個省市均已下發風電項目使用林地相關規范。未來,風電選址涉及到林地的相關項目將面臨更加細化、嚴格的監管。
生態環保不應成為風電發展絆腳石
對于風電行業來講,一方面是大力發展風電產業以加快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另一方面是日益突出的生態保護需求,兩者如何做到高度融合、協同發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所說,“風電對環境生態肯定有一定影響,但是不能夸大這種影響,因此解決好風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刻不容緩。”
在行業還在不斷探索,不斷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時候,湖南神仙嶺風電場工業之美與自然之美的完美結合,為行業貢獻了一個風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完美融合的解決方案。
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了解,湖南的風電場開發基本都位于山脊線上,位置特殊。少數項目存在排水設施缺位、植被恢復不到位、開挖的土亂丟亂棄的現象。
為了確保風電場原始生態系統恢復,確保生態調節系統有效,湖南省相關部門對風電項目進行了清理整頓,認真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神仙嶺風電場項目開發前,開發企業制定了嚴密的水保、環保實施方案,后期追加投入3000萬元用于風電場生態優化,從而打破這一困境。很好將當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一體化,做到了風電開發與環境保護完美結合,極大地規范了湖南省內風電開發秩序,探索出一條風電發展與綠水青山和諧共生的道路。
如今,該項目山體的植被恢復率超過99%,項目建成后,已經成為當地的新地標。神仙嶺風電場還因整體環保、水保工作到位,與周圍環境實現完美融合,被譽為“生態風電場樣本”。
不止于此,中廣核浙江寧海一市風電場、國電電力浙江寧海茶山風電場、華電湖南郴州太平里風電場等眾多項目不僅實現了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還為當地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樹立環保意識
實現風電與生態共生
神仙嶺風電場的成功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生態環境問題并非風電產業本身所致,更多的是由于部分開發企業環保觀念薄弱、政府部門監管不嚴造成的。從大量已開發的項目來看,規范化建設的風電場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過度傷害,并能夠通過保護和修復措施將損害降到要求的范圍內。
對此,有業內專家言及,有關部門加強此項目的監管是很有必要的。
今年4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就“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希望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化水平的生態環境評估體系在我國風電行業的應用和落地,借助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環境友好型風電發展之路。
有專家建議,風電項目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建立科學的生態與環境評價體系,風電開發企業也要在開工前做好規劃,避開生態敏感區域,同時在建設中盡量使用原有道路或在原有道路上拓寬,減小對水土和植被的影響,施工后及時回填,使原有植被得以恢復。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強化執法、專項打擊違法違規使用林地的風電開發商,建立風電開發黑名單,加大植被恢復驗收審查力度等方式強化風電項目開發的事中、事后監管。
此外,選取典型風電項目,重點分享這些項目在實現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方面的解決方案,讓更多人了解風電開發對于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排等的價值,為風電發展探索出了一條與綠水青山和諧共生的道路。
“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理念,提升企業生態保護意識,引導風電建設合理布局,實現風電和生態環保的平衡發展,助力中國風電的可持續發展。”秦海巖秘書長指出。
未來,希望風電開發商嚴格落實“三標一體”的環境管理要求,加深對風電環境保護的重視,逐漸打造出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綠色生態文明地帶,促進風電行業健康發展。
來源:國際能源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