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教授團隊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86)雜志以原創性論著形式發表了題為“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文章報告,為針灸作為抗心絞痛藥物的有效輔助療法提供了高質量的臨床證據。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最常見表現,也是導致重大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冠心病死亡率近年來呈總體上升態勢。針灸在改善心肌缺血、預防心絞痛復發等方面歷史悠久,國內外也曾有隨機對照研究進行報道,但因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質量不高等原因導致針灸治療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爭議。
該研究結合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穴位敏化研究的初步成果,確定了內關穴和通里穴為常見敏化部位。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比較針刺敏化穴位(內關、通里)與針刺非敏化穴位(孔最、太淵)、非經非穴和等待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404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研究持續20周,每組患者均根據國際指南接受抗心絞痛藥物治療。此外,敏化穴位組、非敏化穴位組和非經非穴組患者每周針刺治療3次,共針刺4周12次。研究結果顯示:敏化穴位組針刺可顯著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心絞痛發作程度,提高6分鐘步行測試得分,改善加拿大心血管學會心絞痛嚴重程度分級和西雅圖心絞痛量表中的大部分評分;研究還初步探討了針刺對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發現敏化穴位針刺對患者的低頻/高頻比值有顯著影響。
該研究成果表明,針灸作為抗心絞痛藥物的輔助療法對改善患者癥狀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可作為心絞痛患者輔助治療的有益選擇之一。此外,該研究成果也將為今后研發可模擬針灸刺激的,用于心絞痛治療的可穿戴式、便攜式設備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來源:科技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