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經過70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發展,開發建設規模不斷壯大、關鍵技術進步顯著、產業國際競爭力增強、對減輕環境污染和碳減排貢獻巨大,已經成為世界最大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大國。在當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趨勢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例如,可再生能源電力即將進入平價時代、國際新能源產業分工不斷深化,國內能源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中國作為新能源大國,需要清晰識別未來能源轉型方向,牢牢抓住新能源產業核心環節,提早布局可能會引起能源體系發生革命性變革技術的研發,成為引領新能源發展,推動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發展歷程與特點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為了解決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國就開始發展小水電、沼氣池、太陽灶、風力提水機、小型風電機、中低溫地熱利用和小型潮汐電站等新能源。但是當時這些技術還不夠成熟,離能夠規模化開發的“新”技術還有很長距離,只是在能源供給不足條件下,“就地取材”的小范圍、零散式利用,還遠遠達不到產業范疇,也無法進入商品能源的統計中。1990-2010年,新能源開始真正發展起來,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1991年0.01%迅速增加至2010年1.62%。2010年以后,新能源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尤其是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出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兩者裝機比重占全部電力裝機比重達到18.89%。
回顧新能源產業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新能源早期發展階段(1949-1990)。這一階段特點是新能源開發利用還沒有到商業階段,尚未形成產業,從統計數據來看,商品化新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為零。大多數技術還處在初級研發階段。
第二階段,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階段(1990-2010)。在國家產業政策作用下,新能源產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并出現三個重要的變化:新能源利用從農村擴展到城鎮,設備從小型向大中型發展,從研究開發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從著眼于在增加能源供應轉向把改善環境作為主要目標(周鳳起、王慶一,2002)。這一階段新能源開發利用量從1990年60萬噸標煤增加到2010年3260萬噸標煤。風光等新能源已經有了較強的產業基礎,成為世界最大整機制造、光伏組件制造國家,且在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步。
第三階段,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階段(2011-)。“十二五”以來,在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國際氣候環境驅動下,我國新能源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特點主要是:形成了支持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政策體系;新能源裝備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雖然一度因發展過快忽略消納,出現棄風棄光以及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現象,隨后在產業政策作用下,逐步有所改善。
成績與問題
開發建設規模不斷壯大。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利用規模最大的國家。截至2018年底,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17億千瓦,約占總裝機容量22%。新能源發電0.9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發電量的13%。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84億千瓦,累計裝機和新增裝機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增加至1.75億千瓦,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生物質發電裝機1781萬千瓦,規模居全球第二;核電裝機4466萬千瓦。2017年底,中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2萬兆瓦,位居世界第一。水熱型地熱能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關鍵技術進步顯著。經過多年發展,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
風電裝備制造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現階段大型風電機組整體上處在發展階段,但是很多技術研究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主要設備制造基本上實現了系列化、標準化。低風速、高海拔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海上風電整機和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技術水平逐漸成熟,海上風電裝備基本具備國產化能力。中小型風電技術自主國產化,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國內中小型風電的技術中“低風速啟動、低風速發電、變槳矩、多重保護等等”一系列技術得到國際市場認可,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光伏發電技術世界領先。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電池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光伏轉換效率不斷提高,規模化光伏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技術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除個別高效電池生產用等離子體增強型化學氣相沉積(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PECVD)設備、硼擴散設備等設備外,光伏制造的整套生產線均已實現國產化。
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日趨成熟。生物質發電關鍵設備均已實現國產化。生物質成型燃料壓縮轉換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質沼氣工程轉向規模化與高值化開發利用;生物質直燃鍋爐、垃圾焚燒鍋爐、汽輪發電機組、秸稈燃料成型機等主要設備實現國產化,并且出口國際市場。
地熱能勘探技術不斷成熟。熱泵技術快速發展,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大型地源熱泵、高溫熱泵和多功能熱泵系統,主要技術與裝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地熱尾水回灌技術取得一定進展,巖溶型熱儲的尾水同層密閉回灌技術較為成熟。
產業國際競爭力增強。新能源產業實力不斷增強,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涵蓋研發、制造、設計、施工、運行等各環節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比如,風機設備,多晶硅、硅片、光伏電池生產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018年,全球風機出貨量前十位制造企業,中國占4家。風電機組出口3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多晶硅產量超過25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50%,光伏組建產量超120G,占全球近70%,出口突破40G。2018年全球光伏企業20強,中國企業占16家。經過多年研發,光伏行業各環節生產效率、經濟性不斷提升。
對減輕環境污染和碳減排貢獻巨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經濟增長,推動能源轉型,而且在提供清潔電力的同時,為應對國際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做出了貢獻。初步估算,有新能源發電的統計數據以來,截至2018年,我國風電(1.3萬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0.25萬億千瓦時)、核電(1.9萬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以及地熱等新能源發電(0.5萬億千瓦時)累計發電量約為4萬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12億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1億噸、二氧化硫1200萬噸、氮氧化物1000萬噸,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大氣污染發揮了巨大作用。
來源:社科院網站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