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規劃,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攀升。數據顯示,2021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再創新高,預計達909萬人,較10年前增加795萬人。
對于剛走出象牙塔的學子們來說,不論是選擇返回家鄉還是奔赴一線城市奮斗,尋找合適的房源,覓得一處安居之所,都是開啟人生新征程的第一步。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人口流動、家庭結構的新特點又對住房租賃市場的影響逐步加大加深。為滿足新型需求,促進供應主體更加多元,相關部門實施一系列有效的監管舉措,以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經營服務日趨規范。
青睞“小而美”租賃需求多樣化
最近,不少高校紛紛舉辦畢業典禮。接下來畢業生們就要離開校園,尋找一處安居之處便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面積不用太大、設施齊全且最好配備電梯、裝修還得能看得過去、必須保證較好的休息質量……”95后畢業生晨陽幾乎每天都輾轉各大平臺瀏覽各種房源,只希望租到一間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隨著新生代租賃群體觀念革新、個人收入增加以及租賃消費升級,在晨陽等Z世代的觀念里,租賃住房的需求從過去臨時過渡轉向品質升級,居住品質意識更加明顯。
“目前房屋租賃市場普遍升溫,成交量比往常增長50%以上”房產中介李佳表示,上周她接待了十幾位來租房的學生,發現年輕人的租房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其中,40—60平米“小而美”的精裝房是最受青睞的房源,只要符合市場價格,差不多一周左右就都可以完成交易,初入社會的經濟壓力,似乎并不足以讓當代年輕人降低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相比之下,大戶型和老舊小區則較為受冷,除非降低租金,或者位置十分優越。
有多位受訪者表示,舒適性和便利性是年輕人租房的著重關注點,如交通生活是否便利、能否拎包入住、公共空間設計的豐富與否等,都逐漸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指標。行業分析師李姝鈺指出,這種觀念轉變的背后,是人口流動、家庭結構等新特點對住房形成的新格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市轄區內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長69.73%。流動人口是當前住房租賃市場主要需求群體,李姝鈺認為,過去往往是一個大家庭居住在一起,但經歷家庭結構小型化之后,人們擁有了更多的居住自由。因此,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城市時,看好城市發展、優質的工作機會、環境宜居、生活舒適成為優先考量范圍。年輕人不再滿足簡單的一生一居,反而更偏向于自由地決定擇城而居、擇優而居,進而帶動中小戶型住房需求數量的增多。
破局結構性失衡供應主體日漸壯大“房子雖然是租的,生活卻是自己的”,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能夠穩定長租是最理想的狀態。隨著我國不斷發展、逐步完善的住房租賃市場,各種房源中介相繼涌現,視頻、VR帶看等新興方式,也讓找房難度日趨降低。但現實中,廣大租客面臨的租住痛點仍然不少,“房源虛假”、“房東失責”、“房租無故上漲”位列租房困擾前三位。
因此,干凈簡約、配套齊全,又有“大品牌”背書的長租公寓一度成為不少年輕人在昂貴高檔小區和城中村“老破小”之間的折中佳選。然而,當長租公寓企業為搶占市場,染指“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租金貸”等金融模式后,被其暗藏的問題頻頻燒身。根據機構數據,去年疫情的沖擊下,有超40家長租企業陷入經營糾紛或資金鏈斷裂,暴露出我國租賃企業自身經營缺陷的硬傷,在行業發展的現階段,租賃企業亟需重新審視商業模式。
李姝鈺指出,目前我國租賃住房供給存在明顯不足,供需結構錯配凸顯,小戶型、低租金房源數量少,大戶型供給多、需求弱。而租賃關系不穩定,租戶合法權利得不到保護,也是備受詬病的問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為滿足流動人口的住房需求,今年以來,相關主管部門實施一系列舉措,在市場、金融、戶籍、土地、法律等方面發力,旨在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4月13日,發改委公布《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要有力有序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同時,要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并再次強調租購同權。
在“零門檻落戶”、“租購同權”成為熱門話題的同時,土地供給也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變革。6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保障城鎮化進程中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青年人基本住房需求,并提出三項具體舉措。從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允許更多類型的土地、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降低住房租賃企業稅負等方面發力,進而緩解住房困難,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長遠發展。
“住房租賃已成為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重要著力點。”華中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王筠表示,實行購租并舉的權利保證和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措施相得益彰,增加機構參與的住房租賃相關稅收的優惠幅度,多渠道保證供給,是達成“居者有其屋”重要途徑之一。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支持政策不斷完善
為提升租房領域的品質服務,解決當前租房痛點問題,相關部門一面抓緊市場引導不放松,另一面也在逐步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6部門曾發布《關于加強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監管的意見》。
《意見》圍繞“租金”等多個環節給出了多項具體措施,通過加強租賃資金監管力度、向所在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備案公示、強調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合理調控租金水平、妥善化解住房租賃矛盾糾紛等諸多環節,對房租賃企業進行精細化全程化監管,從而保障市場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
對此,王筠分析認為,《意見》要求租賃企業務必將租金納入監管賬戶,意在重點整頓長租公寓、房產中介以及一些自然人性質的“二房東”。從人員和資金兩方面入手加強租賃市場監管,既堵住了資金漏洞,也可以從基礎條件上擠壓各類違法房屋租賃行為的活動空間。
李姝鈺同樣表示,各項政策的密集出臺,反映出國家非常重視住房租賃行業。對于年輕人來說,剛參加工作收入不高,租房居住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讓他們“挺直腰桿”租得安心,就業的道路就會走得更加順暢。
對于租賃市場而言,在增加租賃住房供給的政策支持下,未來一線城市“商改租”、“工改租”或將帶來超千億投資規模,帶動我國房地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李姝鈺指出,未來房地產企業從生產屬性或向服務屬性轉變,居住服務成為房地產業增加值最重要的貢獻因素,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批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將快速形成,為市場提供個性化產品,更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租住需求。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